首頁 » covid-19

Table Tag: covid-19

對抗長新冠,飲食調整加上素雞精陪你一起作戰

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(COVID-19) 後,症狀可持續超過 12 週,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。 但其症狀很多重,且對人的影響不同,影響許多不同的身體系統。

COVID-19的新冠病毒造成很多人的健康受到影響

一. 什麼是長新冠?

        長新冠(Long Covid)似乎與第一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時的病情無關,因為大多數人可以隨著時間慢慢恢復健康,但仍有出現長新冠的症狀,而常見的長新冠症狀有以下:

  • 極度疲倦、疲勞
  • 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(腦霧)
  • 感覺噁心、腹瀉、胃痛、食慾不振
  • 氣味或味道的變化
  • 呼吸急促
  • 胸痛或心悸
  • 失眠
  • 頭暈
  • 關節痛,如坐針氈
  • 抑鬱和焦慮
  • 耳鳴、耳痛
  • 高溫、咳嗽、頭痛、喉嚨痛
  • 皮膚疹

面對長新冠帶來的後遺症,需要特別在飲食上注意

二. 什麼是對抗長新冠的最佳飲食?

      英國飲食協會(BDA)的長新冠建議,身體需要平衡且種類繁多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蛋白質、能量、纖維和水分,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恢復健康。

        適當的飲食攝取有助於您的肌肉重建,維持免疫系統,具有這種平衡和多樣性的飲食包括地中海型飲食(被認為是一種抗發炎飲食)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一:

        以馬鈴薯、麵包、白飯、義大利麵,或其他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為主,這些食物是很好的能量來源。全麥有豐富的纖維,且釋放能量的速度更慢,在與疲勞作戰時,可能會有所幫助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二:

        每天的目標是至少吃5種水果和蔬菜,獲取維生素、礦物質和纖維。豆類、堅果和種子、魚、蛋和肉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。少吃紅肉,少吃,尤其是香腸、漢堡、培根等加工食品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三:

        魚是低脂肪的,每週最好吃2次,尤其富含omega-3的鮭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類。 omega-3 的植物來源,包括:堅果、種子、油類、大豆等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四:

        牛奶、乳酪和優格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來源,也是鈣的重要來源,可以保持骨骼健康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五:

        多喝水,尤其是水、牛奶或無糖飲料。果汁和奶昔也算在內,但每天限制在 150 毫升。

對抗長新冠的飲食建議六:

        除了以上建議的食物,額外補充類似滴雞精的素雞精,協助飲食上補充的缺失,增強免疫力、恢復疲勞,且熱量低、零膽固醇的素雞精,草本萃取物,分子小腸胃較好吸收。

適當的補充優質蛋白質,尤其是小分子胺基酸對健康的修復會有一定的幫助。

三. 對抗長新冠的其他專業建議

        根據長庚醫訊43卷第8期,由林口長庚胸腔科主任林素民醫生的建議,對抗長新冠有以下幾點:

        1. 了解自己的狀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積極了解自己的狀況,是與新冠後症候群共處的第一步。如果在感染 4 週 以後仍持續有症狀發生,可視需要至醫療機構就診,由專業醫護人員做適當的醫學評估、診斷和治療。

        2.自我壓力調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鼓勵患者時常深呼吸、伸展身體,嘗試健康、營養均衡的飲食,按照自己身體的耐受力規律運動,保持充足睡眠,並且避免飲酒與抽菸,嘗試放鬆, 多與可信賴的家人及朋友聯繫。

        3. 自我復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的成年人,就常見的症狀,例如呼吸困難、心理健康、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缺陷等,以及開始運動、恢復功能活動等,提供基本的復健訓練建議,有助於病人自我復健。

        4. 適時接受醫療協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需要時,至門診持續追蹤,並記下自己的心理狀態、身體症狀,尋求專業諮詢管道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對抗及舒緩長新冠,補充體力和飲食調整,加上素雞精營養品的輔助,希望大家都可以確診後逐漸恢復健康,養好體力,
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www.bda.uk.com/resource/long-covid-and-diet.html

https://www.dayimate.com/products/4dessence-10

圖片來源:freepik

孕婦確診怎麼辦?7個居家照護重點

疫情升溫解封都讓孕媽咪們擔心,到底會不會影響到胎兒?該怎麼注意孕媽咪自己的狀況,將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有沒有哪些指標出現,就是需要特別注意的?還有確診的孕婦會不會影響到胎兒呢?

孕婦染疫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嗎?

孕婦與一般人感染新冠病毒機率沒有差異,但孕婦感染新冠病毒會有比較高的機率發展成中重症,因此建議孕婦要接種三劑新冠病毒疫苗喔。

孕婦確診常見症狀

多數孕媽咪為無症狀確診,但仍有部分媽咪會出現咳嗽、發燒、喉嚨痛、呼吸困難、肌肉痠痛、味覺喪失與腹瀉等症狀。而孕婦染疫有較高的風險發展為中重症,特別是第三孕期的媽咪,因孕晚期,媽咪肚子隨著子宮變大擠壓到肺部,所以呼吸狀況、心血管狀況可能會比較差,進而提升中重症的風險!除了這點,仍有其他的危險因子會導致孕婦重症。

孕婦確診照護七大指標

  • 當懷孕確診時,先別太過著急,因應確診孕婦應保持警覺、關注身體狀況,詹德富表示居家照護時日常生活可以從四大方向注意起:
  • 監測呼吸:照護期間要觀察有無呼吸困難、呼吸喘、甚至無法躺臥等現象、呼吸次數達每分鐘 20 次以上,大於20次可能有呼吸衰竭,或血氧濃度下降。
  • 監測心跳:是否心跳不規律忽快忽慢、心悸、心跳達每分鐘 100 次以上
  • 監測體溫:是否持續 38.5 度以上、或小於 35 度
  • 監測血壓:血壓應該要在正常範圍,當大於160/110或血壓小於90/60
  • 監測胎動:應如平常頻率或於刺激後出現胎動;如有儀器可監測胎兒心跳,應在每分鐘110-160次
  • 監測產兆:是否有規則子宮收縮、落紅、破水等
  • 注意產生血栓併發症:會如突然行動不便、胸腹疼痛、咳血、利用血氧機確認血氧有無降低。
  • 應適度活動:不宜持續臥床,休息後還是要輕度活動,減少血栓的發生。

還有幾點:

  • 多補充水分並以溫開水為首選。
  • 保持正常飲食:食慾不振避免斷食造成母體酸血症,減少胎兒氧氣的供應,胎死腹中的風險增加。
  • 此外,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——媽咪們的情緒變化,確診後長期在家隔離也可能導致急性精神疾病發作,所以也要多加注意喔~


孕期染疫怎麼辦?

孕期染疫怎麼辦?如果狀況穩定、沒有產兆,目前以居家照護為主。

一般來說,症狀為喉嚨痛、咳嗽、疲憊、發燒。30週前孕婦重症機率和成人並無不同,無症狀比例也超過一半;但進入最後一個孕期,重症比例就會約略提高。(PS:劇烈咳嗽可能引起宮縮,但不會導致早產。)

孕婦出現什麼徵兆需要立即送醫呢?

居家照護期間、疫情期間,每天注意孕媽咪的身體狀況,如果有發現以下的現象,都應該提高警覺,加以照顧。

  • 呼吸困難、胸悶、血氧低於94%
  • 精神狀態改變
  • 抽慉、癲癇
  • 視力模糊
  • 行動不便
  • 腹部疼痛、咳血
  • 胎動減少或停止(24週後胎動明顯減少)
  • 持續兩天無法進食/飲水或腹瀉/嘔吐
  • 使用退燒藥仍持續發燒2天(>38.5°C)
  • 體溫低於35°C

資料來源:高雄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

孕婦確診新冠病毒,是否會垂直感染胎兒呢?

目前沒有證據在懷孕期間染疫,會對胎兒造成影響。不過為求安心,仍建議孕婦解除自主管理後接受超音波檢查。

但如果孕婦確定染疫之後確實會對自己和胎兒造成健康上的影響,這部分到時候再和醫生討論如何處理就好。

記得平常多照顧孕媽咪的身體、注意健康狀況,少去高危險染疫區域、盡量不要群聚、有任何身體異常就去處理,謹慎的注意,比擔心確診之後的問題來的更重要。

讓我們一起健康的度過孕期!